□ 本报记者 蔡长春 张淑秋 文/图
甲捕乙诉,甲不会考虑后面的诉讼问题,乙又不了解前面案情,甚至都要重新再过一遍案子,司法资源浪费,效率也十分低下。这是检察院办案捕诉分离留给吉林省敦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郭福刚的印象。
此次司法改革中,有着7年公诉、反贪工作经验的郭福刚成功入选员额,成为敦化检察院刑事检察部的一名主任检察官。谈起此次改革,郭福刚感触最深的就是院里探索实施了捕诉合一机制。
郭福刚说,捕诉一体后,谁捕谁诉,办案人的责任意识加强,司法资源浪费情况得以改变,办案效率也随之大幅提升。从一线办案情况来看,实施捕诉合一成效显著。
作为吉林省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全省检察系统司法体制改革17个试点院之一,敦化检察院率先落实了大部制机构改革、员额制、办案人员责任制等基本改革目标。在此基础上,敦化检察院继续努力进行“精装修”工作,成功推出捕诉合一机制,成为其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的一大特色与亮点。
稳步推进员额制改革
刚听到员额制改革的消息时,敦化检察院政治部主任郭艳敏心里乐开了花。她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像极了赵本山小品里的那句台词——“改革春风终于吹进了门!”
这一天,郭艳敏已经等了好久。今年40岁的郭艳敏1996年就进入敦化检察院工作,在一线业务部门一干就是8年,直到2004年才调入政治部。她在心里始终憧憬着,有一天可以重新回到一线办案工作岗位。
担任政治部主任期间,郭艳敏自学通过了司法考试,平时也没有放下一线业务学习,经常阅读相关资料,以保持对业务的敏感度。
后来改革开始,郭艳敏听说只要进入员额就可以回归一线,但前提是必须卸下自己政治部主任的职务。当时她稍微犹豫了一下,可还是咬咬牙告诉自己:“帽子摘了不算什么,只要能回归业务就行!”
但在改革真正开启后,郭艳敏却打起了退堂鼓。“真没想到院里会有那么多人都想进入员额。一开始提出员额制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主动放弃。”
这时候,郭艳敏想起了敦化检察院刚刚过世的一位老同志,之前他还专门为入选员额的事情来谈过心。当他故去后,郭艳敏去慰问其家属时发现,这位老同志放在床头的一本员额备考资料书,经过长时间翻看,曾经蓝色的书皮都被摸花了。
敦化检察院专门做过统计,当时全院共有检察员、助理检察员57人,按照省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方案要求,检察官员额控制在40%以下,再预留5%,因此可以进入员额内的检察官只能有28人,可事实上有51人都积极要求参加员额检察官选任。
郭艳敏说:“后来考虑到,身为院里的政治部主任,这种情况下本该给别人做思想工作的,哪能自己还去上前争抢名额?而且改革最重要的是稳定,为了实现稳定就难免有人要放弃个人利益做出牺牲,这也正是自己的职责所在。”这样,郭艳敏最终下定决心选择了放弃。
对于郭艳敏来说,那段日子简直太难熬了。她在劝慰自己的同时,还要不断去劝慰别人。为了不让员额制的推进影响到改革稳定,郭艳敏和多位院领导一起,通过召开全院大会和一对一聊天等方式加强思想引导,尽力化解一些落选员额人员的思想矛盾。
郭艳敏的付出终究没有白费。经过一番努力,院里的大多数人员都开始对员额的选任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敦化检察院党总支部书记王兴武这样的老同志主动提出放弃参选员额。
在这种示范和带动效应下,敦化检察院的员额制工作早已顺利完成,改革中最容易动摇军心的大关已经平稳渡过。
大部制改革兼顾利益
如今,郭艳敏成为了敦化检察院领导层里唯一一个没有入选员额的人。
但同时,她新兼任了另一个职务——检务管理部部长。这个新部门由敦化检察院原来的信息技术中心、案件管理中心和检委会办公室等5个部门合并而来。
结合大部制改革,对于那些没能入选员额的人员,为其提供一个适合其未来发展的良好平台,是敦化检察院改革过程中推出的另一项有力措施。
遵循大部制模式整合思路,敦化检察院对原来由多个部门行使的相近检察业务职能进行整合,本着优化人员结构、人岗相适应的原则,重新整合检察业务内设机构,细化工作岗位性质、职责,建立了检察长领导下的大部制组织架构。
按照省检察院方案基层院不设二级机构的要求,敦化检察院取消办公室、案件管理中心等10个综合部门,设政治部、检务保障部、检务管理部、监察部;合并、整合反贪、反渎等7个业务部门,设立职务犯罪检察、刑事检察等4部。
机构的改革自然伴随着人员的相应调整,敦化检察院正是抓住了这一时机,给像郭艳敏这样没能进入员额却又表现优异的同志,创造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2013年才正式进入敦化检察院工作的吴迪是个不折不扣的“新兵”,但表现优异的他至今已经办理过60多件案子,业务能力极强。
不过由于年龄过小等原因,吴迪这次也和郭艳敏一样,最终同员额检察官擦肩而过。
吴迪坦言:“我上大学时学的是法律,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也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检察官。刚知道落选的时候,心情差到了极点,一个星期就瘦下来十多斤。”
但看着郭艳敏等一些优秀的前辈都主动放弃了员额,吴迪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尤其是院里考虑到吴迪的特殊情况,一方面将他分配到政治部跟随郭艳敏做科员,同时还让他兼职负责检察长办公室工作。
吴迪说:“兼职负责检察长办公室工作,接触的业务层面十分丰富,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更加全面细致,让我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锻炼机会。”吴迪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渐渐抛下落选员额的思想包袱,更加信心满满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其实在敦化检察院,有着郭艳敏、吴迪这样经历的人并不在少数。也正因为如此,所有改革任务一路推进下来,丝毫没有影响到敦化检察院的日常工作,反倒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调动起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责任制落实顺利到位
“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当年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的这句口头禅,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责任,才有动力。因此,司法责任制的落实也成了推进司法改革工作中的一个“牛鼻子”。
在敦化检察院,与员额制落实、大部制改革工作一起推进的,还有司法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
伴随改革,敦化检察院组建了主任检察官办公室,由1名主任检察官和1名承办检察官以及若干辅助人员组成,作为基本的办案组织开展工作。由此出发,敦化检察院推动实施了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建立起对检察官办案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及检察官办案工作考评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
多项机制的建立,一方面明确了检察人员在司法办案中的权力和责任,完善了司法办案内部的监督制约,细化了各部门、岗位的监督责任和监督方式。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检察人员在司法办案中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审慎的工作态度。
敦化检察院主管刑事检察部的副检察长李广有对此体会颇深:“以前院里一个科室下面十多个人,案子来了大家一起办,大锅饭环境下根本看不出谁在卖力气谁在偷懒,谁办案好谁办得差更无从品评,就连出了问题都几乎是大家一起担责任,你说这样谁还上心办案?”
李广有还注意到,以前由于存在办案三级审批制度,一些一线办案人员总是觉得自己上头“有人”,依赖性很高,办案责任心大打折扣。
“可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讲到这里时李广有突然提高了声调,“现在有人就说了,自从实行了责任制,办起案子来心里‘直突突’”。
李广有认为:“心‘突突’几下其实是好事,说明开始上心了。”
长期在一线办案的郭福刚也很有发言权。他坦言,以前办案虽然认真,但因为有领导把关签字,难免会觉得上面有个天,因此踏实很多,依赖性确实难免。现在变成自己签字自己负责后,曾经的依赖性几乎一下子全没了。
现在上头“没人了”怎么办?郭福刚打趣地说:“那就只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
郭福刚说:“以往大案子一般都会很重视,基本不会出现问题,反倒是一些所谓的小案子,由于比较放心,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小毛病。不过现在办案可以说已经变成‘大小通吃’,所有案子都一并重视起来了。”
郭福刚还有一个新的体会,就是大部制和办案责任制落实后,机构变得扁平化,办案人员集中到一线,全院整体办案效率有了明显提升。
捕诉合一现多重利好
敦化检察院此次改革中亮点颇多,而说起让敦化检察院工作人员感受最深的一个,大家都把票投给了对捕诉合一机制的有力探索。
所谓捕诉合一,即打破原来侦查监督案件和公诉案件分开办理格局,严格遵循“谁批捕、谁起诉”原则。
这种做法下,由于承办检察官熟悉案情,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重复劳动,降低工作量。
李广有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以前遇到一个案情复杂的案子,别说吃透案情,光阅卷就得花上一周时间。现在则因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都由同一主任检察官办案组办理,减少了近一半的重复劳动,办案效率提升一倍。
最近,敦化检察院刚刚办理一起交通肇事案,由于捕诉合一效率提升,在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后3日内就作出处理结论。
据李广有介绍,从敦化检察院目前有限的几个案例来看,凡是施行捕诉合一的案件,公诉环节的平均审限都大幅度下降,比过去捕诉分离时减少5个至10个工作日。
效率提升的同时,办案质量也得到保证。
郭福刚深得其中奥义。他认为,这是由于实行捕诉合一后,一个办案组将对一个案件负责到底,因此承办检察官审查批捕时会充分考虑到日后的审查起诉工作,所以格外上心,甚至会用审查起诉的证据标准要求审查批捕时的证据。
李广有介绍说,捕诉一体后,检察办案人员中出现将一些能够补充但还没有取得的证据向侦查机关提出补充侦查意见的做法,这样一来就使侦查机关能够在较早的时间内,抓住最好的补证时机将欠缺的证据补充完整,从而为审查起诉阶段正确处理案件奠定了坚实基础。李广有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其实,捕诉合一机制曾在法学界引起过争议。最大一点争议便是,合起来后权力倾斜过大,业内担心可能衍生出滥用职权的腐败问题。
而事实上,敦化检察院实行捕诉合一运行机制后,虽然相对减少了内部制约,但由于同步落实了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进而形成以责任倒逼主任检察官注重案件质量效果的大好局面,滥用职权问题迎刃而解。
“责任是最好的监督,前面有责任制盯着,还有谁敢滥用职权?”谈及此事,郭福刚放松地一笑。
除了捕诉合一外,敦化检察院还在逐渐探索“一案三查一效果”机制,即四大业务部的主任检察官审查案件时,都要从全局考虑,针对每一起案件,均从三个方面审查,谋求达到全面化解社会矛盾的最佳效果。
改革的道路永无止境,敦化检察院的相关探索一直未曾停歇。面对目前已经取得的改革成绩,李广有等人只是淡淡一笑说:“前面要走的路还很长。”
本报敦化(吉林)12月15日电
- 上一篇:用公开促公正建设核心价值
- 下一篇:新常态下法治经济建设需“软硬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