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谢台选
□ 本报通讯员 刘 凯
针对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浙江省余姚市公安局通过打造多警合一、高度整合资源共享的警务作战指挥平台,努力实现由“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的转变,警务效能明显提升。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刑事案件发案同比去年下降40%,其中盗窃、抢劫、诈骗案件同比下降31.1%、83.3%和16.2%。
合成作战让警方实现精准打防
今年2月6日凌晨3时许,余姚市民张先生在睡梦中听到一声异响,起来查看时发现一个黑影正在自己的店里摸索着什么。“你是谁!”张先生惊呼。盗贼闻声后,掏出小刀,从张先生的衣服口袋里抢走1000余元现金后走逃。张先生立即拨打了110报警。接警后,余姚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立即启动重大警情合成作战机制,值班视频员迅速开展循线追踪,并发现了嫌疑人的落脚点,但当民警赶到时,嫌疑人已经先一步离开。民警通过合成作战平台的数据资源,最终成功锁定嫌疑人,于当天早上5时许将其在慈溪市抓获,此时距案发尚不到3个小时。
这是近年来余姚市警方以合成作战提升社会治安动态掌控能力的一个缩影。
面对当前复杂的治安形势,余姚市公安局党委深刻感受到,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必须坚持“合则共赢”的理念,通过调整机制体制和整合技术资源,实现警力、技术、信息、装备等各项警务资源的高度整合和深度应用。
在此理念下,2015年,余姚市公安局建立“4+N”合成作战专班,选调刑侦、图侦、网警、信息等专业警种的“精英”进驻110指挥中心,建立起集指挥调度、视频追踪、信息研判于一体的合成作战平台。当重大警情出现时,各相关警种同步上案,现场指挥同步跟进,研判结果和查证指令实时推进,实现警情、警力快速定位,为地面警力提供实时准确的指引,从而实现快速反应,准确防范,精确打击。
与此同时,合成作战平台作为信息主导警务的强力延伸,主动牵引公安“大侦查”体系的运转,针对吸贩毒、入室盗窃、街面“两抢”等系列性团伙案件,深入研判犯罪规律特点,从嫌疑人身份信息、出行轨迹、逃窜路径等方面入手,强化视频追踪、分析研判、人员侦控的快速对接,形成信息、资源、线索的叠加效应,有效提升了侦查破案的专业化水平和违法犯罪的打击效率。2015年度,余姚市公安局通过合成作战机制共摧毁各类犯罪团伙9个,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366名,其中侵财型犯罪嫌疑人210名,吸贩毒违法犯罪嫌疑人63名,缴获毒品17
.7公斤。“智慧中枢”让警情处置不留死角
近年来,通讯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手段智能化、操作远程化、对象广泛化,余姚市公安局根据其犯罪手段和规律,将技术革新和机制创新作为破解“病灶”的关键。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首先,110指挥中心继续以指挥扁平化、调度可视化、警务数字化为导向,进一步强化科技手段对勤务指挥实战的支撑作用,在原先45辆安装3G无线实时传输系统的接处警车辆之外,又为6辆巡特警防暴车安装4G无线实时传输系统,在余姚市城区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控,并为全体一线接处警民警配发了110接处警移动终端和执法记录仪,将警情指令由“云端”直接发送至处警民警手中,使得报警详情、报警人信息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也让警情到人到车、警力GPS定位、警情经纬度采集、语音实时对讲、现场证据实时上传成为可能,一扫传统“对讲机呼叫”所具有的诸多短板,实现了警力精准投放和精确指挥。
其次,余姚市公安局还自主研发了集治安“天网”、交警“围栏”、卡口视频为一体的“三网合一”智能指挥实战应用平台,着力构建以“大视频”为核心的可视化指挥调度和治安防控体系。截至目前,平台前端已容纳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3000余只、“社会视频外延”监控5000余只,可供调用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近8000余只,逐步实现了对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治安复杂区域、市区重要路口等重点部位的有效覆盖。目前,余姚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已成功阻止通讯网络诈骗14起,挽回经济损失174万元。
“警眼”让数据反哺基层和实战
如果说指挥调度体系是公安机关的神经中枢,那么警务信息就是维持公安工作高速运转、高效协作的血液,深度融合是“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公安核心战斗力的有效手段。
为此,余姚警方紧扣“大数据”思维,一改以往“大水漫灌”式的信息采集模式,在“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理念的指引下,抱定全警采集、社会搜集和网络萃取三条主线,开启了余姚公安信息化建设“私人定制”的篇章。
余姚市公安局为全体社区民警配备了“流管通”——流动人口居住信息采集查询系统终端。这台外形酷似智能手机的移动终端与公安网络实时关联,集流动人口信息现场采集、变更、注销、核查及“高危人员识别”等功能于一身。同时,与之对应的在全市出租房屋管理中推行“二维码”建设,通过“二维码”为每个出租房屋“上了户口”。民警、综管员只需“扫一扫”,便能够快速、准确地对租住人员的居住登记、注销、核查等情况实施智能管理,做到“采集即录入、录入即核查、核查即管控”,有效解决了原来的采集难、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公安基础数据采集效能,确保各类人、房基础信息的完整准确、动态鲜活。
此外,截至目前,余姚警方共搜集整理包括人社、卫生、民政、教育、快递物流等在内的社会信息近1.05亿条。为信息化作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警方秉持“化零为整”的思维导向,针对在日常公安工作中发现的不具备侦办条件,但具有一定价值的细小线索,按照“非标信息”进行统筹归集及应用,对基层民警采集的非标信息,指定专人负责分析研判及落地查证,形成一条“收集——研判——应用”的新渠道。全年共收集各类非标信息600余条,经分析研判后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81名。在此基础上,余姚警方还自主研发了一款“警眼”排查系统,其功能包含社会信息综合应用、社区民警信息采录、非标信息录入查询、公安信息整合排查等功能,让原本“沉睡”或“断档”的数据资源在“云端”鲜活起来。
数据来源于基层,又反哺基层和实战。海量警务数据的合成应用和深度应用倒逼打防管控,对治安管理、侦查破案的动态支撑作用日趋明显。
2015年,余姚市公安局通过信息作战共抓获逃犯184人、其他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73人,信息作战打击效能位居宁波市公安局前列。
- 上一篇:首批巡查组5月赴8省
- 下一篇:央行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统一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