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人口达162万的安岳县是四川省人口大县,但全县69个乡镇只有10个交警中队,警力最薄弱的地方,一名交警的管辖范围涵盖9个乡镇。
安岳县交警大队大队长吴鹏飞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多年来,安岳的交通状况一直处于“交通管理力量欠缺导致交通事故多发,交通事故多发导致纠纷信访多发,处理纠纷信访难导致人手更紧张”的“恶性循环”之中。
2011年5月,两板桥镇发生致人死亡交通事故,全县紧急抽调200余名警力组成3个应急梯队,全县公安民警几乎被抽空。后来在各方组织下,乡镇、村组干部积极参与安抚死者家属情绪,交警等部门迅速勘查、疏散、撤离事故现场,事故得到成功处置。
当时,吴鹏飞履新安岳不足半月,但两板桥镇交通事故处理中镇村干部发挥的作用给他带来“灵感”:人熟、地熟、与乡邻感情深,是基层干部化解矛盾的“先天”优势,何不调动他们的力量参与交通事故调解处理?
对于吴鹏飞的想法,刚开始基层干部们并没有“领情”。
“交通事故处置本来就是交警的事。”县政府常务会第一次上会讨论就遇到阻力,不少乡镇领导抱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不能啥事都向乡镇甩包袱。”
眼看这种想法就要“黄”了,吴鹏飞决定“找个基础好的地方先搞试点”。几番比选,龙台镇进入县交警大队视野,该镇不仅是全县第一人口大镇,而且离“闹访”厉害的一个镇最近。做好了,有示范效应。
龙台镇也欣然“接招”——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地方“一把手”是地方维稳的第一责任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党委、政府必须第一时间派基层干部到现场疏散、安抚群众;派出所负责保护现场;交警负责勘查现场;信访部门负责摸清事故受害人情况。处突不及时要追责,“一把手”要被约谈。
分工协作,效果立竿见影。8个月试点期间,龙台镇未发生一起因交通事故引发的上访事件,当地信访压力大大减轻。
随后,安岳县出台《安岳县交通事故信访维稳处置工作预案》,将龙台镇经验在全县推广。全县成立交通事故信访维稳处置领导小组,公安、法院、卫生、民政、司法行政在内的19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常务副县长为组长。
方案还特别规定,将处置工作纳入各部门年终考核,县目标督查办也是19个成员单位之一。至此,19个部门都戴上了“金箍”,处理交通事故不再是交警一家的事。
整合19个部门力量处置交通事故,人手不再是问题。而如何提高案件办理的公信力,成了摆在当地交警面前的另一件大事。
2013年,安岳县再次召集相关部门,修改完善交通事故处理方案,在全县69个乡镇建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室,在961个行政村(居委会)建交通事故纠纷调解点。调解人员由镇村司法所原有的人民调解员或德高望重的村组干部兼任,化解了大量纠纷。
在新的调解方式和机制之下,效果开始显现。
目前,安岳县近2000名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以及140余名各乡镇司法所所长和调解中心主任,已全部参与到交通事故调解中。2012年至今,安岳县交警调解的交通事故案件由以前的85%下降到30%,未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信访涉稳案事件,道路交通事故总数同比下降26.9%。 (记者马利民 通讯员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