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基层公安工作得会“营造”环境
2015-12-20 08:43 | 来源: | 作者:
□ 口述:庞守华
整理:本报记者 刘志月
本报通讯员 王小芳
1997年,我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看着我长大的父辈们都为我高兴。
面对夸赞,我记得父亲当时说的一句话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你当了警察,可不要忘了自己是穷苦人家的娃。”
说实在的,父亲的话让我真正意识到了一个幸运儿的压力——“不能辜负了父辈们的期望,说话办事都要对得起自己这身警服!”
庆幸的是,我的工作区域一直在自己喜爱的基层。从警18年来,我没有啥诀窍,但有一个心得:做好基层公安工作需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群众信任、多方参与、迅速破案、赢得民心”就是难得的生态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我特别留心营造环境,自己体会最深的一条是: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把你当家里人。
无论是干片警、户籍,还是搞治安、内勤,或是临时抽调参与“大行动”,只要我心中有群众,我的工作就会得心应手;我帮了群众,群众自然会记住我的好,他们就会全力支持我的工作。
譬如破案,群众提供一条有价值的线索,比我自己来回奔波一百回还管用。道理其实很简单:群众的眼睛雪亮,他们是流动的、跟踪的、遍及辖区的“摄像头”。
值得欣慰的是,干基层民警多年,我落下了好多“绰号”——什么“万金油”“庞抽抽”“庞轴轴”……
这些“绰号”的产生,有一半缘由是因为我的性格和“犟脾气”所致,不服输、非要争个前茅或者是第一;另一半缘由,我认为是大家对我工作的鼓励和肯定。
这么多年来,我获得的荣誉不少,但细细想来,每一件事情都不是我自己“单打独斗”能干成的,这与领导、同事,特别是辖区群众的支持分不开。
- 上一篇:06关注信息置顶
- 下一篇:妨碍行政诉讼制裁不可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