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议事堂”议出农村新气象
2015-12-20 08:43 | 来源: | 作者: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本报通讯员 史枫

  “垃圾池的垃圾越来越多,要尽快建好垃圾焚烧炉。”“垃圾焚烧炉建设费用高,后期管理又难,还是运到镇里比较好”……12月14日上午9点,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镇松岭村的百姓议事堂又开堂了。1个多小时的议事会,理事们围绕如何处理村生活垃圾各抒己见,并初步拟定了实施方案。

  “农村几经撤并,行政村范围扩大,再加上各上级职能部门都强调‘工作向基层延伸’,事多人少,村干部疲于应付,很少有精力走家串户,了解民情,客观上造成了老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累积的局面,也影响了干群关系。”溧阳市司法局局长戴一平说,戴埠镇去年下半年在圩区新桥村和山区松岭村试点后,各行政村都设立了百姓议事堂,激发村民自治活力。

  村百议堂聘用约30名理事,村民小组推荐和本人自荐相结合,优先选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做到每个村民小组、每个家族全覆盖,由村党支部书记负责。为了沟通协调和指导面上工作,该镇在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设立镇级百议堂,由镇政府分管领导兼任联络员,相关部门部门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等任常任理事,再在每个村聘请5到8名理事。镇村百议堂均不设理事长,由联络员负责组织、协调和记录工作,确保理事平等,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处事公平。

  2014年9月,新桥村许氏兄弟为争夺祖上宅基地同时申请建房,但地基有限,不能满足双方要求,兄弟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百议堂辖区成员了解情况后及时上门调解,用群众语言引导群众,从群众视角服务群众。一方面,剖析打架伤身、丢面子、影响下一代等弊端,另一方面,参照类似情况,劝说兄弟各退一步,同墙而建,象征兄弟和睦、同心协力。这一化干戈为玉帛的美事,让成立之初的百议堂声名鹊起。

  新桥村书记陈朝辉介绍,百议堂有一整套的工作流程,联络员全程记录各类会议、调解活动,特别是调解成功的要当场形成书面协议,统一存档。理事在议事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建议,村干部力求现场解决,否则要落实专人办理,并在10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理事本人。若仍不能解决的,5个工作日内必须向当事人作出解释,并与其签订《理解承诺书》。对于各类意见建议和矛盾纠纷办理情况,由村务委员会跟踪回访,确保件件有落实。属于镇百议堂牵头调处的矛盾纠纷,由镇纪委全程督查,事后进行效果评估。

  通过大量实践和潜心研究,他们还逐步摸索出了“闻解议促”四诊法:“闻民声”,理事利用身为百姓、身在百姓中的优势,通过田间地头的交流、入户召开板凳会议、结对开展夜访民情等多种形式,心贴心听意见、面对面议民事、背靠背征真言,及时反馈给村两委,让群众意见受尊重、村民诉求有回应;“解民忧”,百议堂主要受理土地流转、邻里纠纷、婚姻赡养等农村常见矛盾,立足于“早”,理事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的苗头性矛盾,第一时间被汇集到百议堂集体商议,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议村务”,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全体理事会议,民主协商本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工程建设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通过面对面谈看法、提意见,乃至辩论,确保决策科学;“促新风”,在收集民情时劝导不良做法、指出违法行为,在化解矛盾中普及法律法规、倡导社会公德,营造良好乡风,筑牢农村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据统计,百议堂共调处化解各类矛盾120多起,且大多涉及历史疑难问题,许多信访老户因此停诉息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