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司法公开广度深度世界领先
2015-12-10 10:27 | 来源: | 作者:
原标题:中国司法公开广度深度世界领先

  法制网北京12月9日讯 记者周斌 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在中德司法研讨会上以“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为题作专题发言,向与会的国内外嘉宾介绍了中国法院新一轮司法改革情况。

  据介绍,当前,中国法院正在着力完善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体制机制。探索改革法院人财物管理体制,将现行的法院经费分级保障、法官分级管理改变为省级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如北京、上海分别成立了跨行政区划法院;完善防止内外部干预过问案件的制度,保障审判独立,对责任人员进行通报和责任追究。正在着力改革审判权运行机制和完善司法责任制。最高法发布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提出改革裁判文书签署机制、实行独任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正在着力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开展法院人员分类管理等改革试点,按照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对法院既有工作人员进行分类管理;科学确定各级法院法官员额,实行法官单独职务系列改革;完善将优秀律师、法律学者以及在立法、检察、执法等部门任职的专业法律人才选任为法官的制度。

  同时,中国法院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重点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建设。“中国裁判文书网”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网,截至2015年11月已公布裁判文书1253.65万份。司法公开的广度、深度和现代化程度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宗旨,将立案审查制改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切实保护当事人的诉权;全面推进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创建了诉讼服务大厅、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大诉讼服务平台。

  沈德咏指出,中国一贯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日益完善。中国法院正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严格落实无罪推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原则,科学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着力强化人权司法保障机制,切实防止冤假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