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经过紧张的筹备和建设工作,中国法院博物馆新馆在北京冬日的蓝天和暖阳中迎来了首个公众开放日。历史文物爱好者于女士上午9点前就已经在博物馆门口等待开馆。在核查网络预订的证件信息之后,工作人员将编号000101的参观券交到她手中。这是新馆对公众开放后发出的第一张门票。
门票预约,一“网”当先
“这是我第一次排这么前。”于女士有些感慨地说,“网络预约确实够快。”据于女士介绍,在换票前并不知道自己是“第一名”,之所以能够拿到第一张入场券都是因为方便快捷的网络预约。
中国法院博物馆专门开通了网络预约通道,只要登录博物馆官方网站,点击网络预约,进入页面后输入游客信息,不用3分钟就可以完成预约,凭预约证件到现场换票。参观者可以自由地在未来一周内预定时间,进行免费参观。于女士就是看到消息后,第一时间登录了网络预约通道,为自己和朋友预定了两张门票,没想到成为进馆参观的第一人。
“预约过程很方便,在票数栏输入2张之后就会自动出现两个信息栏,可以直接预约两张门票,这就节省了时间。”于女士说。
网络预约类型分为个人和团体两种,个人单次最多可以预约5张参观券,团体单次可预约10张至30张参观券。据了解,博物馆开放首日,出票119张,通过网络预约参观券16张,网站单日浏览量也大幅提升。
老房新馆,内有洞天
中国法院博物馆新馆是在原日本正金银行旧址上翻修而来,这座建筑竣工于1910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因为是老建筑,从外面看历史感很强,但是面积显得不够大,原本还担心里面的内容不多,没想到越走越深,里面真藏了不少好东西。”于女士对新馆评价说。
博物馆的展厅主要分布在建筑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设有三个基本陈列展厅、六个专题展厅、三个普法互动区和一个法制影视放映厅。馆内拥有藏品7600多件,文物3000多件,其中包括万历十五年间的《明会典》、光绪年间的《钦定大清会典》等约2000册明清法律古籍,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奏折原物、“白毛女”案卷宗原物、江华的印章、1806年版《法国民法典》珍本以及《佛罗伦萨法典》手抄本(影印)等国内外珍贵文物。参观者还可以在馆藏中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轰动影响的大案、要案的审判文书原物以及相关的留存资料。
博物馆馆藏纵跨古今,覆盖全球。从中国最早的法律文书周代青铜器亻朕匜,到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枚圆章,直至近年来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所涉及的藏品,跨越自周代至近现代多个历史时期。在“外国法院及国际法院掠影”等专题展厅中展出的各国珍贵法律文物和影像资料,以声音影像和物品结合,展示了世界各国的法律文化风貌,将参观者的视野向全球化扩展。
互动体验,寓教于乐
位于一层大厅普法互动区的“人机知识问答平台”给于女士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个答题的平台设置得特别好,题目感觉都是面向大众的常识类问题,都是平时常见的,可一去答题才发现有好多都一知半解,导致做错了不少,真是给我提了个醒。”
“人机知识问答平台”是博物馆的三个普法互动区之一,参与者可以直接在电子屏幕上查看问题,点选答案,答案结果也会即时显示在屏幕当中,为参与者即时普及正确的法律知识。题目设置围绕法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经常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常见内容。然而,像于女士这样对于许多普法教育问题答案不清、模棱两可的人不在少数,记者现场随机采访的其他参观者也表示答错了几个。
普法互动区是博物馆为提高参观者体验感而专门设立的区域,包括“模拟法庭”“人机知识问答平台”和“普法活动教室”三个区域。据介绍,普法互动区将积极组织活动,把博物馆打造成为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普法教育、促进研究交流的平台。
历史沿革,清晰立体
“这里的布展设计做得很好,时间的串联性很强,让我这样没什么逻辑感的人看起来也很清晰。”于女士说,“尤其是讲述中国古代司法文明发展历程的展区,从商代开始,一直到建国初期,展品摆放很灵活,像沿着一条河走,两岸都是风景。”
中国法院博物馆的三个基本陈列展厅主题分别是中国审判历史展、人民审判历程展和“全面依法治国,走向伟大复兴”。于女士提到的古代司法文明发展历程就包含在中国审判历史展厅当中。展厅设计以时间为轴,利用展板区隔通道,规划观展空间,使参观者以漫游形式徜徉在历史的河流当中,以重大历史事件和宝贵文物为基点,一步一步回溯历史,感受中国司法文明发展的伟大历程。
记者观察到,三个基本陈列展厅的布局基调都以时间为串联,而六个专题展厅则是按不同主题,提供了多样化的布展方式,以基础陈列柜和抽拉式陈列柜等形式,围绕主题进行重点文物和资料的展出。
一流体验,“还想再来”
中国法院博物馆对公众开放的第一天吸引来了来自各界的参观者,可以看到年轻的学生,也可以看到精神矍铄的老人,甚至还有坐着轮椅前来观展的老者。馆中的气氛安静,充满了历史的肃穆感和厚重的文化气息。不时看到工作人员介绍展品,引导互动,积极为观展者提供帮助的身影。
“这里的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好,因为我来得太早不能换票,他一边张罗取票,一边不停给我道歉,直到我拿到票,一直在跟我沟通。”于女士说。
“工作人员都非常有热情,工作态度认真,把博物馆建设当作一份事业来做。”博物馆馆长王海波介绍说。
于女士表示,中国法院博物馆观展秩序良好,氛围和谐,观展体验舒适。“我要带家人朋友再来看一遍。”
- 上一篇:1806年版《法国民法典》
- 下一篇: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