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的嗓子疼到底是个什么病
2023-06-10 09:24 | 来源:未知 | 作者:bj责任编辑

  嗓子疼,在生活中最常见不过了,感冒、上火、扁桃体发炎等都会引起, 来片消炎药、感冒药、润喉药,药到病除。但你可知,有一种“喉咙痛”是会致命的…… 近日,一位26岁的年轻姑娘因为吃火锅后嗓子疼,从就诊到去世仅10分钟而上了微博热搜。这“要命”的嗓子痛究竟是个什么病?今天,医生就来为大家揪出这个幕后“真凶”。

 
  它是耳鼻喉头颈外科的急重症
 
  引发上面姑娘死亡的病因是急性会厌炎,千万不要小看这个病啊,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是因为这个病,治疗不及时而去世的。从新闻报道可知,该姑娘是劳累一天后去吃辛辣火锅,导致咽喉部疼痛,但没有引起重视,直至发展到呼吸困难才去医院就诊,因就诊不及时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终因窒息导致死亡。
 
  因为许多人对急性会厌炎的认识不够,导致有的患者延误了治疗,甚至因此而丧命。例如在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人,主诉感冒了嗓子疼要求开点消炎药,做做雾化,就行了。可当医生检查后告诉病人得了急性会厌炎,需要住院治疗时,病人的反应常常是觉得不可思议:不就是感冒了嗓子疼,怎么说得跟得了绝症一样,还抢救不及时会窒息死亡,真的假的啊,不会骗我呢吧?
 
  事实上这个病确实会让人在死亡线上徘徊。急性会厌炎是急性甚至是爆发性的,主要累及喉部声门上区的会厌及其周围组织,以会厌高度水肿为主要特征。多数患者经治疗可痊愈;少数病人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可因窒息引起死亡,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重症之一。
 
  五个诱因让嗓子疼“不简单”
 
  会厌位于声门的上方,正常的会厌形态像一片“小叶子”,当我们进食时,它可遮盖声门防止食物呛入气道中。当会厌因感染等因素肿胀时,轻则咽痛明显影响吞咽及进食,重则“小叶子”则肿胀成“气球”,堵塞声门引起窒息死亡。
 
  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导致会厌炎的因素,有以下五个:
 
  感染 这是最常见的病因。常见于细菌或病毒感染。
 
  变态反应 多是进食或吸入了致敏的食物或气体,引起会厌及周围黏膜的高度水肿,一般在用药或者进食数小时内即可发病,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很高。
 
  外伤及其他刺激 比如扎鱼刺等异物刺激、吸入有害气体、刺激性饮料和食物、放射性损伤等都可以引起会厌黏膜的炎性改变。
 
  邻近器官的急性炎症 如扁桃体发炎、咽炎、鼻和鼻窦炎等蔓延引起。
 
  会厌囊肿和新生物继发感染
 
  治疗方法因病情程度而定
 
  急性会厌炎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诊断并不困难,只要用喉镜观察会厌形态,结合患者的病史就可以初步判断。
 
  急性会厌炎是喉科的急重症,治疗原则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抗感染为主。发病不足24小时的急性会厌炎患者需留院观察,密切观察呼吸变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做好建立人工气道的准备。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有治疗和预防会厌、杓会厌襞等水肿的作用,同时又有非特异性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早期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可更好地控制感染。局部给以抗生素加激素喉部雾化吸入治疗,可减轻局部水肿,促进炎症消退。
 
  手术治疗 如有局部脓肿形成时可行切开排脓术;如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且静脉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后呼吸困难无改善者应及时进行环甲膜切开术,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
 
  教你区分不一样的嗓子疼
 
  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急性会厌炎都可以引起咽喉疼痛、发烧等症状。那要如何区分呢?咽炎、扁桃体炎引起的发热、咽痛一般不会伴有呼吸困难的症状。喉炎除了上述症状外会引起呼吸困难,但是喉炎的患者大多会伴有声音嘶哑,急性会厌炎的患者不伴有声音嘶哑,会有讲话语音含糊不清。而且,急性会厌炎的发生及发展很快,多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吸气性喉鸣。因此,一旦出现吞咽疼痛加剧或是呼吸困难,保持冷静,及时就医很重要。
 
  下面我们再单独说一说凶险的急性会厌炎的临床表现:
 
  发病情况 起病急骤,病史很少有超过6至12小时者,多数患者入睡时正常,夜间突感喉咙剧痛或呼吸梗阻而惊醒,病情进展非常迅速。轻症者全身症状不明显,重者有畏寒、发热及全身不适。
 
  咽喉肿痛 为其主要症状,进行性加重,吞咽时加剧。
 
  呼吸困难 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可伴吸气性喘鸣音,但发音多正常。如病情恶化,可迅速窒息。
 
  吞咽困难 轻者咽部阻塞感,重者饮水呛咳,张口流涎。
 
  改掉坏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当急性会厌炎治疗不及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会再次发病。特别是有糖尿病的病人,因为发病急、病情重,好起来也会相对较慢。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预防急性会厌炎。
 
  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
 
  重视咽喉疼痛,鼻、扁桃体、咽喉不适需要尽快就诊。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治疗邻近器官的急性炎症,防止感染蔓延;
 
  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要有规律,不要熬夜,避免着凉。戒烟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