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元材料百元人工”,维修人工费不在贵而在价格透明
2018-10-29 11:31 | 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水管堵、电器坏、锁难开……这些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难倒了动手能力弱的都市人。请维修师傅上门服务,费用可不低。在不少大城市,“十元材料百元人工”的现象并不少见,面对节节攀升的维修人工费用,许多“动手能力差”的都市人颇为苦恼。

 
砸锁开门,“前后不到10秒,收费100元”;贴一块砖,“10分钟完成,一开口就是200元”……报道中所反映的上门维修价格,并非夸张,与多数人的实际生活经验应该是蛮吻合的。如开锁、通下水道,在一般大城市的上门费50元起步,加上人工费、材料费,最终100元到200元的收费标准,可以说是普遍水平了。
 
“三下五除二”就轻松搞定的事,收费却动辄上百元,这的确形成了一种反差。但对这个问题,还宜一分为二来看待。首先,随着全社会人口红利的式微,人工费上涨,是各行各业的共性问题。加之上门维修服务组织化程度不高,多为个体户乃至兼职模式,从业者的收益稳定性远非一般公司化模式下的用工能比,单价收费标准自然就会形成溢价。
 
报道中有从业者表示,“一个月生意有好有坏,但一天来去一趟至少两个小时,做不了几家。平均下来一个月大概挣一万块,但是租房子去掉三四千,还有每天奔波在各家各户间的路费,实则赚不了多少钱。”一定程度上,这和经常拿来讨论的“农民工工资反而比大学生高”的现象,其背后逻辑是一样的。简单拿开锁时间“不到10秒”直接和百元收费进行劳动价值换算,是不公平的。
 
 
但另一方面,特殊行业的适当溢价可以理解,定价透明度、服务质量,却应该也可以更规范。与过去不同,现在人们找上门维修服务,多是在互联网平台预约。也就是说,互联网平台对过去纯粹“游击队”式的个体化服务,实现了统一平台的“聚合”,用户和从业者的联系通过中间商来进行,对接效率更高了,这实际上可以提升行业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收费标准。
 
 
虽然平台抽成可能削弱规模效应带来的实际红利,但行业协会的壮大和平台加入,有助于提高定价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像材料费多少,人工费多少,平台就应有相对规范的明码标价。这一点做好,也能够增加用户对于“高价”的接受度。要知道,人们觉得当前的价格不合理,贵其实只是一方面,另一直接原因是定价不确定性高,透明度低,时常会让人有“被坑”的感觉。
 
所以,对于“十元材料百元人工”现象,指望它从根本上被改变很难。整个行业变得更规范,在价格与服务上不至于失控,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如随着城镇化的继续推进,上门维修服务的市场需求和劳动力价值还会逐步提升和突显,如果技工职业教育进一步跟上,行业劳动力的供给将更充分。另外,像家电维修服务价格是有明确标准的,加大执行力度,也能够减少定价乱象。
 
当然,这个问题也还有另一个思考维度。不少人觉得上门维修费用贵,是因为其劳动强度和难度,都显得不高。那么,在抱怨贵的时候,是否可以反过来想,有些维修既然如此简单,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干呢?这方面,像国外影视剧中时常出现自己动手修汽车的场景,就与我们的文化形成一种直观的对比。或许,我们的动手能力教育,的确有反思和改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