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3年9月,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就联合市文明办、交管局等多部门,发起了“礼让斑马线”活动。3年多来,公交车礼让率逐步提升,其他车辆仍在斑马线上“直来直往”。
让礼让斑马线成为城市风景,这样美好的愿望为何在实践中推进缓慢?今天起,扬子晚报推出“斑马线上看文明”系列报道,将通过街头实拍、多方采访、专家建议、外地探访等,与大家共同探讨斑马线上的城市文明该如何缔造。如果您有好的建议和观点也可以与读者共同分享。
上月底,南京的北京西路出新完成,不少市民发现,这条主干道沿途竖起了好几块文明出行提示牌,上面写着“斑马线是平安线”和“斑马线上见公德”。
标语是有了,但司机们究竟让了没有?近日,扬子晚报记者在北京西路一条不设红绿灯的斑马线前“蹲守”,发现530辆车中,只有52辆的司机踩下了刹车。
请让行
斑马线上新景观:竖起礼让标语
驱车进入出新完成后的北京西路,耳目一新的感觉扑面而来——不仅两侧绿化带里鲜花盛开,路边电线杆也“多杆合一”,沿途还多出了多块“交通文明”提示牌——“斑马线是平安线”和“斑马线上见公德”的宣传语,直接挂在了斑马线上方(如图)。
从草场门到上海路的这段北京西路上,一共有5条不设红绿灯的斑马线,由于工作日北京西路上机动车众多,几乎没有“低谷期”,行人要从这5条斑马线上顺利过街,很大程度上靠机动车自觉礼让。
扬子晚报记者注意到,在这5条不设红绿灯的斑马线前,几股机动车道的停车线前都刷上了大大的“让”字提醒过往车辆。
让了吗
“我要停下来,后面车会催个不停”
上周五是元旦小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早晨8点15分,扬子晚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西路的江苏省教育大厦门前,正对北阴阳营的这条斑线前并没有红绿灯,斑马线东西两侧都竖有文明出行的提示牌。
记者观察1个小时,发现由于不在居住密集区,虽然是上班早高峰,但1小时中只有28分钟,斑马线前有市民需要机动车“礼让”。1小时中,共有62个市民从这条斑马线上通过。在62个市民过马路的28分钟内,斑马线上共通过了530辆机动车,包括14辆公交车和516辆其他车辆。14辆公交车中,有12辆做到了礼让斑马线,516辆其他车辆中,有40辆车在斑马线前减速或停车让行。
一行人说:“每天我早上从这条斑马线过街,基本上都是要“左顾右盼”,很多公交车会停下来让行,一般我都会对公交车司机挥手致谢。如果大家都能做到斑马线前踩一脚,交通秩序会好很多。”
一司机说:“如果斑马线上有行人,我肯定会停车等行人过马路,但如果行人还在路边等着,我一般都是直接通过,因为不知道对方到底过不过马路,我要是停下来,后面的车会催个不停。”
观察点:华东饭店门前斑马线 时间:11:10至11:30
路人平均要等半分钟,才能过街
北京西路的华东饭店门前,正对着省政协大门的这条斑马线,同样也不设红绿灯。上周五中午11点10分左右,记者来到这条斑马线前时,正逢附近的小学生放学,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从路北侧过街。
记者在这条斑马线前观察了20分钟左右,共记录了16名行人过马路的时间,平均每个市民在斑马线前等候的时间为半分钟左右,从路北过街到路南,平均花费时间约为1分钟。16名行人中,有一半是等待机动车在西康路口排队停下,或者前方路口红灯时才通过马路的。
一行人说:“我接孙女放学回家,大部分车不会让,每天带着孩子过街都提心吊胆,主要是怕孩子被撞,看到个空隙,就拉着她跑过街。”
一司机说:“我也知道斑马线上应该礼让行人,但大家都这么开习惯了,下次一定注意礼让斑马线。”
五味杂陈的风景
昨天是小长假最后一天,中午时分,南京市中心热闹非凡,扬子晚报记者在南京街头多条无灯斑马线前拍下了这组镜头,一起来看。
1月2日10:41, 集庆路来凤小区门前,一市民在路边和路中间等候1分钟后,才有辆公交踩下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