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喜玛拉雅雪山下“风吹草低见牛羊”
【解说】秋分已过,高原渐寒,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俊喜博士,依然奔走在青藏高原的田间地头,看到长势喜人的牧草,他点点头、微微一笑,似乎忘记了这几年奔走藏北那曲、日喀则等高海拔荒野的艰辛与劳顿。
【同期】(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 武俊喜)
今年我们就让(日喀则市)白朗县的种草养殖合作社去强嘎乡,带着他们老百姓去种植,这样的话一边做一边培训他们,就是不断地提高他们对种草的水平。
【解说】金秋九月,记者随武俊喜博士驱车来到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康马县涅如堆乡,那里曾是一望无际的退草荒漠,大地因为没有绿草而格外荒凉。如今,荒地变为茫茫滚动的“绿海”,那是当地农牧民亲手种植的数万亩绿草,在“世界屋脊”上展示了种草治荒、种草养畜的美好前景,生活在这里的“喜马拉雅牧人”不再害怕寒冬的到来。
【同期】(康马县涅如堆乡乡长 顿珠旺加)
我们整个坝沟里面的面积(在)我们这个乡里的面积一万六千亩,现在种草的话一亩地算干草的话(产量达)一千到两千斤左右,现在我们整个涅如堆乡(一亩地)青稞单产(只有)三百五十斤(每亩约770元人民币),我们这个(种草)作为精准扶贫的支柱产业,所以下一步(为)精准扶贫的顺利完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解说】西藏康马县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与不丹一山之隔。以牧业为主的高原农牧民世代生活在这里。涅如堆乡由于海拔高、土地贫瘠、生态脆弱,草地退化严重,每到冬季雪灾频发,牲畜因无法抵御寒冷与饥饿而纷纷死亡,这对当地并不富裕的农牧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同期】(康马县农牧局局长 拉巴罗杰)
我们这个人工种草(项目)实施之前,整个片区的草地(长势)特别差,现在(通过修建)网护栏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这个(草)长得还是不太理想。
【解说】近年来,日喀则市和康马县农牧局与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藏百绿草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成功引进适合高海拔、高寒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饲草——绿麦草,同时为当地民众提供培肥地力、牧草种植、田间管理、牧草收获和草产品加工等全套解决方案和全程技术指导服务,他们与当地农牧民共同劳作在田间地头,从种到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推动康马县乃至日喀则市草业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
【同期】(日喀则市农牧局局长 丁峰)
我们日喀则是我们全区的一个农牧业大地区,应该说是我们发展农区畜牧业的空间也很大,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就逐步在做一些人工饲草的试点,主要是通过整合咱们这个水热资源、依托国家这个项目,(康马县)这个地方是日喀则岗巴羊经济圈,这几年我们主要是把这个区域作为岗巴羊经济圈的一个草业带,试种当年生的产量较高的绿麦草,去年试验以后比较成功,所以今年就大面积推广了万亩人工饲草基地。
【解说】截至2016年9月,康马县的人工种草面积达3.1万亩,种草治荒、种草养畜和种草养地,为当地农牧民带来一举多得的实惠。
【同期】(康马县涅如堆乡乃龙村村民 罗布次仁)
以前涅如堆(沟)都是荒地,1954年发生水灾后这里全被淹了草场消失了,近几年来国家投入很多资金,乡干部还专门设立了指挥部,他们在开展工作时起早贪黑,现在获得的成效就是原来的荒地变成了绿洲,取得了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成效,我已经67岁了,但做梦都没有想到这里能长这么肥美的草。
【解说】高原秋末时节,本是进入草木枯黄的季节,但康马县数万亩人工种植的绿麦草一望无际,呈现一片绿悠悠的景象,让人不禁想起“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
记者 贡桑拉姆 西藏康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