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涿鹿县教改失败者的“抗议”值得倾听
2016-07-22 03:48 | 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河北省涿鹿县一场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在质疑声中行进了两年多,最终以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郝金伦辞职的方式结束。

    河北省涿鹿县一场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在质疑声中行进了两年多,最终以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郝金伦辞职的方式结束。7月12日,一篇题目为《涿鹿县郝局长激情辞职讲话》的文章在当地网络论坛广泛传播。19日,涿鹿县委宣传部证实,“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很仓促,很多家长反对,已全面叫停。“万里行军,回头一看,孤军深入,即无援兵,又无粮草!知己甚少……”这篇洋溢激情和文采的“辞职讲话”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鼓掌相庆,有人痛惜不已。教学改革被全面叫停了,但改革失败者充满“委屈”甚至是“抗议”的心声值得倾听。

    究竟是什么样的改革让县教科局长以辞职的方式“坚持己见”?2014年,涿鹿县决定引进河南西峡县的“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以彻底改变呆板、乏味、低效的填鸭式教学,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习惯。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教改不乏热情支持者,也有强烈反对者。部分学生家长认为课改后课堂上教师讲课不足,希望恢复到“满堂灌、题海战术、考试排名”等传统模式上去。结果教改被全面叫停,郝金伦愤而辞职,留下一地争议。可悲的是,究竟谁在反对、为何反对,或许郝金伦都未真正弄清。

    改革不会是“同唱一首歌”,有争议也正常。不管哪一方占了上风,哪一方遭遇滑铁卢,都是暂时的。事实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已成社会共识,改革的脚步不应也不会停止,关键是怎么改。可以肯定,在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面前,教改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顾及社会的接受程度,否则改革者可能成为独战风车的唐·吉诃德。

    郝金伦就是这么一个孤独的改革者,充满着激情和理想,也充满着悲情和无奈。改革失败了,但其教改实践是教育的一笔财富,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汲取。应承认,对“满堂灌、题海战术、考试排名”的传统模式,我们有切肤之痛,对郝金伦描述的改革愿景,我们心向往之。目标很明确,彼岸就在眼前,“过河”但 的路依旧充满坎坷。

    教改落幕,激起一片尘埃。这尘埃中,有改革者的激情和梦想,也有无处诉说的悲凉和心伤。而这,大概就是“辞职讲话”的潜台词。

晚报评论员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