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坚守手工珠绣创立体之美
2016-02-09 08:04 | 来源: | 作者:

  ■曾月娟大姐正在创作的7米长卷珠绣。

  只有三分之一米粒大小的珠子加上针,曾月娟就能在锻布上作画。脱胎于广绣的珠绣不但传承了广绣的精致,还在平面刺绣的基础上创新出立体刺绣之法。得益于珠绣的点缀,旗袍裙褂上的龙凤形态舒展,眼睛、鳞片更加生动;牡丹、玫瑰色彩艳丽,花瓣更加灵动。

  一件件珠绣作品在让人感叹其精致的同时,也面临机械流水线成品的极大冲击。而曾月娟依然坚持手工珠绣的技艺,因为她坚信,不但金子会发光,这些精心镶缝起来的珠子也会有闪闪发光的一天。

  ■策划:林波 陈琦钿

  ■统筹:新快报记者 辛捷恺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匠史 小珠绣 现立体

  旧时刺绣社 家家能珠绣

  黄埔区的民间工艺多姿多彩,在众多的民间工艺中首推刺绣。黄埔的刺绣源于广绣,最多人学习刺绣工艺的是文冲村。上世纪50年代,文冲、横沙都有刺绣社,不少妇女从事刺绣行业,她们拜师学艺,领取绣花后在家里缀绣,久而久之刺绣行业就在黄埔生根开枝散叶。珠绣是源于广绣的一种技法,不同的是珠绣增加了颜色各异的小珠,画面可以凸显不同的质感。不过,珠绣受到珠子颜色种类、层叠技法的限制,立体刺绣也难于一般平面刺绣,主要靠手工艺人经验累积。

  曾月娟回忆,以前身边做刺绣的氛围浓厚——小女孩一般会由家中长辈传授刺绣技巧。曾月娟最早接触针线是7岁,当时家中长辈流行绣花手袋帮补家用,她就是在大人身边学习,“大人们手快,一开始连针都看不清,只看到她们的手上下翻飞。不过那时候也没有其他娱乐了,觉得看着她们也挺好玩,就耐下性子学了起来。”曾月娟告诉记者。

  大人们顾着赶工,没空停下来给小孩讲解,所以只能自己看着学,平时抓紧大人们空闲的时间请教,掌握了基础以后才可以进行简单的图案刺绣。随着时间的推移,耐得下性子的曾月娟刺绣的作品也从手袋换成了旗袍和裙褂,她就靠这门手艺开始了为生。曾月娟制作的珠绣传统服饰出口到世界各地,她制作的戏服、新娘服最为有名,珠绣作品《波罗全图》、《黄埔军校》、《雄鸡唱白》被黄埔博物馆(南海神庙文物管理所)收藏。

  传承无问题 难遇识货人

  近十几年来,由于政府大力推动非遗技艺传承和传播,黄埔区又恢复了这种做刺绣女红的氛围。“我的女儿已经跟我学了,虽然技巧还不如我,但是会慢慢好起来的,她以后也会一辈一辈传下去。”曾月娟仿佛又看到以后儿孙围在脚边看她针线翻飞的情景。

  曾月娟在江南西婚纱街也有一个铺位,专门销售自己制作旗袍裙褂。提起生意她可是发起了愁,“现在电脑技术那么发达,仿造一件旗袍的图案是很容易的。”曾月娟坦诚,“不过机器仿造当然不能达到手工珠绣的水准,如果买的人要求不高,那就有市场了。可能有些人觉得旗袍裙褂都是只用一次,最看重价格,款式随便买就可以了。”说起这个,曾大姐有点语塞。

  她告诉记者,一件旗袍裙褂的设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首先要在纸上构图,然后打板试制作,一次打板就要两到三个月,“有时候画得出来不一定绣得出来,特别是要用上珠片,绣得出来也不一定好看,那么样子又要重新改图样。”一件成衣的背后,往往是设计者无数辛劳的结果。

  匠事 创出立体绣法成绝技

  层层堆叠 绣出千变万化

  珠绣的质感是让其独立于广绣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往的珠绣也只是在锻布上平铺一层,虽然质感有了,却未发挥出珠绣的特质。在平面绣的基础上,曾月娟独创出立体绣的技法,这也是她的成名绝技。所谓立体珠绣,就是在原来平面的珠绣的基础上进行层叠,以往针线的刺绣由于线极细,要秀出立体效果主要靠颜色变化,而珠绣的珠子就可以轻松叠加。

  “叠起来绣说是轻松,但是从来没有人摸索过要怎么叠,叠多厚,每一个图案都要慢慢摸索。”曾月娟向记者解释,如果绣出来的效果不好看,只好把线拆掉重新来过,而由于一个色块的珠子都是用一根线缝起来的,一拆就是一个色块,还有可能牵连到其他的部分,这样子来来往往的重复叠加,才能得出满意的效果。立体珠绣的经验比起平面珠绣更加难传授,因为哪怕是绣同样一座石山,也只有第一层珠子能做到下针一致,而叠加在上面缝起来的珠子每一针都很难精确重复,绣着绣着就成了两座完全不一样的石山了。

  每一针都是摸索,立体刺绣之难,已经做了一辈子珠绣的曾月娟都感慨“太花功夫”了,可是她依然坚持要高质量的出品,因为她坚信会遇到懂欣赏的人,这些用心血绣在锻布上的珠子也会有发光的一天。

  匠 心

  做不好就拆,一拆就要拆一片,几天的功夫全部推倒重来,我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心血。只有做出精品才能流传下去,子孙后代看了才会愿意去传承。”

  ——曾月娟

  ■对话

  新快报:现在主要在什么地方做珠绣?

  曾月娟:黄埔区政府在长洲专门给我们这些手工艺人设了工作室。我的工作室一共有三个工人,我们各自做自己的作品,不过大家都会经常交流,我教授她们一些经验。

  新快报:现在女儿也从事这一行吗?

  曾月娟:对,我和她还有分工。她专门做一些给年轻人的时尚款式,适合给新娘穿的;我的设计就是偏成熟一点,适合给家婆和岳母穿。

  新快报:有开班教学吗?

  曾月娟:在长洲社区会有开兴趣班,不过主要是培养大家的兴趣为主,如果基础和氛围都跟上来了,也有利于这一项技艺继续进步和传承。

  ■记者体验

  穿珠学刺绣却被扎到怕

  小小一根针线,穿了珠子后,拿起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右手拇指和中指拈着针,食指用力把针穿过锻布,左手在下边接住针再反穿过来,右手接住再重复动作……

  曾月娟做起来很轻松,可是记者做起来就特别别扭。右手三根拿针的手指就僵硬了,变成了三个手指抓着针往珠子堆里杵,左手理所当然伸到锻布底下准备抓过针头,却一下被针头扎到。经过这一出,记者每一次伸手往桌子下拿针头都忍不住弯腰往桌子看一眼,看清楚了针头在哪里才敢下手……

  “心要静,右手在哪里下针左手就准备伸到下方抓住,练多了就熟了,我当年可是先站在旁边看了很久的。”看到记者手忙脚乱的样子,曾月娟也只好这样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