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宁宁
□ 本报通讯员 潘明 李亮亮
2015年12月25日,西方的圣诞节。就在人们沉浸在节日氛围之中时,这天上午7时56分,一阵巨响爆发在临沂市平邑县。位于县城东北角的保太镇一处石膏矿发生坍塌事故,引发的振动相当于4.0级地震,29名作业人员被困井下,生死不明。
事故发生后,武警山东总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总队司令员李苏鸣率前指人员和包括给养、卫勤、运输油料、综合物资、维修技术5个模块的后勤保障队火速从济南启程。与此同时,武警临沂支队支队长刘加农、政委王荣茂带领官兵也在第一时间抵达事故现场。
据现场指挥部消息,4名矿工升井获救,6人已确定被困位置。官兵迅速根据指挥部统一部署,按照“外围封控、分层部署、稳控核心”原则,在1号矿井科学设置警戒区域,建立专用救援通道,全力转运伤员,兵分多路投入救援任务中。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官兵克服艰苦条件和恶劣气候,在救援现场筑起了一道道安全屏障。25日19时许,被困矿工逐个获救出井,早已在升井口待命的官兵及时将获救矿工抬上救护车辆。当晚,官兵在升井口彻夜守候,连续奋战10小时,配合有关部门抢救出矿工7名。
参与救援任务的主力武警临沂支队一中队,是“献身使命的忠诚卫士”张楠烈士生前所在部队。26日20时,4号井钻井人员向官兵求援:他们正在挖掘一条通往井下运送食物和饮用水的生命通道,但堆积如山的矿石和建筑垃圾阻碍了钻井。官兵闻迅后迅速行动,经过1个小时奋战,抢修出了一条百米长的运输通道。27日凌晨,救援现场紧急调运了200多根用来加固巷道的木头,需要尽快搬到救援罐笼运到井底。官兵立即展开抢运,短时间内完成搬运任务,为井下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
井跃华是一中队中队长,也是第一批奔赴事故现场的救援人员,25日救援时,他突然接到外公病危的消息。但他强忍悲痛,始终奋战在任务一线,直到27日得到老人不幸离世的消息。支队党委得知情况后,立即安排车辆送他回家。但当得知部队又受领了新任务时,井跃华拒绝上车,并向领导再次请战:“我是指挥员,必须坚守在战位上!”
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临沂支队直属大队副大队长赵永飞在矿难发生时正在基层蹲点,得知战友们在一线奋战,他非常着急,刚结束蹲点任务,就主动请缨来到一线。扛圆木、运钢材,狭窄的通道里,他干起活来比谁都卖力,连续几天带领官兵在1号井完成搬运物资任务。
30日上午,支队受领了一项紧急任务:4号矿井下巷道透水,水位不断增加,急需清理出2000多米的水渠进行排水。新训大队即将下连的百名新兵,快速集结赶赴救援一线,仅用4个小时便完成任务。30日11时许,救援现场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通过刚刚打通的4号井2号救生孔,总队司令员李苏鸣第一时间接到了井下被困矿工的电话,现场顿时一片沸腾。一中队官兵随即受领了守护这条唯一“生命通道”的艰巨任务。官兵全程值班值守,迅速建立了管道输入线、通信联络线、食品安全线三条救援生命线,负责安全警戒、看护通信线路接听电话,向井下投递各类物资的任务。
灯火通明的通信指挥车里,总队通信站的官兵日夜守护着通信生命线。“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尽一万倍的努力!”参谋孔磊从事通信工作已有20个年头,他负责值守的通信联络线是与井下幸存矿工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井下矿工有什么需求都可以通过电话取得联系,他们要24小时轮流值班确保通信畅通,同时记录通话内容向联指报告。孔磊感慨地说:“当听到传来井下矿工声音的那一刻,我感觉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坍塌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12个昼夜,武警官兵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始终以高昂的斗志战斗在救援一线。截至目前,官兵先后输送伤员7人,挖通排水渠2200米,抢运巷道护木9000立方,其他物资30余吨。目前,救援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 上一篇:四川老人买猫头鹰来泡酒引众怒 三人被刑拘(图)
- 下一篇:琼山监狱实现多年监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