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案例
本报记者 李想
拒不支付交通事故赔偿款“玩失踪”,被法院列入黑名单无法买火车票,不得不主动还款;从朋友处借得120万元却不愿还款,法院决定对其拘留后慌了神,马上还清所有款项……这些让百姓深恶痛绝的老赖,在耐心劝说和道德感化无效的情况下,法院通过采取失信黑名单、司法拘留、追究刑事责任等方法,往往能使其迫于压力主动还债。
无法买票逼出老赖
【案情】2014年8月,黑龙江省宾县人民法院对段某、史某申请执行王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作出判决:判决被告王某给付两名原告合计110740元。然而,王某始终没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两名原告于2014年10月28日向法院申请执行。
执行过程中,宾县法院依法查封了王某的重型自卸货车一辆,并通过媒体向王某公告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及裁定书,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014年11月25日,因王某外出打工不知去向,段某、史某亦不能提供其下落,同意终结案件的本次执行程序。
后来,王某需要购买高铁火车票,但因被列入失信名单无法购买,王某只好主动来到法院,要求与申请人和解。在执行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当场履行完毕。
【法官说法】列入失信名单后,被执行人因不能购买车票而主动要求履行,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握手言和,使案件缩短了执行时间,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被拘留后马上还钱
【案情】2013年8月16日,张某找到朋友的丈夫王某,声称其经营的房地产经纪公司资金周转困难,需借款120万元,借款期限3个月,并自愿作为连带担保人。王某基于朋友之情,借给张某120万元。
借款期限届满后,经催款,张某直到2013年11月18日才归还20万元,余款100万元及利息未还,王某于是诉诸法庭。2014年6月10日,海南省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判决,房地产公司偿还王某借款100万元并支付利息,张某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判决书生效后,张某及房地产公司并未按期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还款义务,王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立案执行后,经法院多方查找,发现房地产公司账户银行存款远不足以支付判决债务。后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还款协议。但和解协议到期,截至2014年12月25日,张某都没有偿还款项。
今年1月8日,王某向城郊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后,张某仍然表示无钱可还,执行法院依法决定对张某司法拘留。2月8日,法警依法将其送入拘留所。次日,张某便向申请执行人账户转入25万元。其后,张某继续向王某还款15万元,并向法院冻结其银行账户中存入100万元,现案件全部款项均已到位。
【法官说法】执行法官认为,被执行人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申请执行人的利益,还有损司法权威,法院因此对被执行人张某予以司法拘留。对老赖一定要不吝于使用强制执行措施进行惩罚,彰显司法权威。
失踪赖账刑事立案
【案情】2013年9月18日,冼某向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邢某赔偿错误申请法院先予执行而造成的损失。2014年6月6日,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令邢某一次性赔偿冼某财产损失10万元。判决生效后,邢某未履行赔偿义务,冼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乐东法院立案执行后,向邢某发出执行通知书。但邢某拒不履行义务,而且长期失联。经查,被执行人邢某有家庭农业用地100亩,收入颇丰。但邢某总是规避执行,和解后不兑现,信用度极差。不但如此,还把法院查封的财产转让给他人,其行为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此外,陈某等两人申请执行邢某定金合同纠纷一案,也在乐东法院执行。乐东法院将两案材料一并移送公安依法处理,乐东县公安局经审查后决定立案侦查。今年5月,邢某主动将执行款16万余元转入法院执行账户,完全履行两案判决确定的义务。
【法官说法】刑事责任是最严厉、最具威慑力的强制措施,被执行人在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之间自然会趋利避害,自觉承担民事责任。要通过广泛宣传,让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法规定人人皆知。
本报北京12月21日讯
- 上一篇:夫妻灌装假化妆品成本4元 网店售百元老板开卡宴
- 下一篇:法院执行查控专线对接银行